【导语】早就听说易州是个历史文化底蕴特别丰厚的地方,却是一直没机会一饱眼福。有幸随着北京作家协会去易州采风,让我从前对易州那仅仅停留在书本中带来的翩翩遐想,悄然变成了一丝丝清晰可辨的印象。
清西陵-泰陵前的神道碑亭
狼牙山五壮士
易水河畔
道生易州德蓄易水
易县,古称易州,西依巍巍太行,莽莽群山,东面华北平原,千里沃野,被称千年古县。根据北福地史前遗址,易县可考证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八千年以前。在驶往易县的路上,邻座的作家同行就如数家珍一般跟我侃侃而谈。尤其是那滔滔的易水河,孕育了千年古州易县,更有流传久远的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的千古悲歌从古唱到今,荆轲的义举千古流传,“尊贤重义”“勇于拼搏”,荆轲塔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的沉湎吟诵。除了荆轲塔之外,共立易水河畔的还有樊於期的血山镇陵塔,太子丹的燕子塔,左伯桃的黑塔和羊角哀的白塔,这些并称“五塔镇燕山”的建筑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一个“义”字,承载着人们对他们的深沉纪念。
聆听着这有声有色的历史文化,转眼间映入眼帘的就是碧波荡漾、美不胜收的易水湖了。湖的南侧与狼牙山相连,北侧是紫荆关,西侧是海拔高达1283米的五峰寨,东侧是九龙山。易水湖就是50年代利用四周高耸的山势,锁住易水河上游的水流汇集而成的一座人工湖。经过多年的倾力建设,现在已经成了涵盖旅游、文化、养生、购物、住宿等功能的世界一流的养生度假目的地。放眼望去,方圆百里的景区,群山环抱,山色空蒙,1600多公顷的水面,烟波浩淼,水天一色。易水湖的美,美在山,美在水。她美得淳朴,丝毫没有人工的雕琢;她美得纯净,清澈的湖水如一方温润的碧玉;她美得醉人,听渔舟唱晚,闻稻花飘香,看落霞与孤骛齐飞,看秋水共长天一色。金字塔形的李密山,峰峦秀拔的麒麟山,植被茂密的凤凰山,诗情画意的情人岛,水平如镜的章龙潭,还有气势非凡的《赤壁》外景基地、易水湖畔神秘的长寿之乡,易水湖的景色真是一遍看不够!难怪能与漓江风光相媲美,被称为“北方小桂林”。
“道生易州,德蓄易水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里有一处名为老子峰的山,是易水湖的精华所在。山石林立,造型奇特,青山浮水,风景独特。我们沿着栈道往山上走,一路看风景一路拍照。山中的美景太多了,山上,老子峰峭壁奇石,栈道盘旋,绿树野花,争奇斗艳。偶有泉水流下,水花飞溅。山下,易水湖清澈湛蓝,快艇驶过,划出一道道水花,使静静的湖面有了动感。虽是北国,却展现出一卷南国风光。远远望去,老子峰峰峦叠嶂,倒影翩翩,栈道横垣于悬崖峭壁之间,蜿蜒盘旋,青山绿水如画卷,风光秀美绽新颜。山风很凉爽,有山遮挡也不晒,山上植被茂密,大量的负氧离子让人感觉呼吸都畅快。我们走走停停不知不觉走了两个半小时,一点儿也没感到累。登临悬空栈道,游走山水之间,移步即景,步步惊艳,不仅可以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更可体验中国易文化之精髓、天人合一的意境,真可谓来到老子峰,踏上问道路。
狼山竞秀英雄永存
第二天,我们去了久负盛名的狼牙山。狼牙山,既是一座名闻天下的革命英雄山,又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历史名山,因奇峰林立,状若狼牙而得名。听说共有五坨三十六峰,峰峰奇秀,以雄、奇、险、峻著称于世,故有“郎山竞秀”之称。
先是参观了五勇士陈列室,深深地为英雄们所折服,遥想当年他们跳崖的情景,心中顿生荡漾,那该是多么悲壮啊!走在石板小径上,透过晨雾,环视周围,山色空蒙之间,片片朵朵的白云像新娘的披纱,裹肩绕颈,缥缈轻盈。路边树木并不粗壮高大,坡上杂草丛生,时时有鸟儿惊起穿过,叽叽喳喳的叫声很快消失在山谷中,山和林仿佛还没有从昨夜的睡眠中苏醒过来。微风夹带着凉气轻轻吹在脸上,吹在身上,使得埋在心底里许多年对“空气浴”的模糊疑惑顿时清晰起来,这山林的清新静谧能把人从城市带来的污浊空气、刺耳噪音形成的疲惫倦怠荡涤得一干二净。在这里,大可忘情地感受丝丝凉意中蕴含的湿润与柔和,在舒畅和惬意的氛围中欣然接受大自然赐予你的所有恩惠。
穿过红玛瑙溶洞,登山之路真是愈来愈艰难,及至天梯,腿重似铅,走起路来已是越来越慢,但是大家仍然互相鼓励,继续前行。忽见几个背着水泥、扛着砖瓦的负重老者,激励了大家,于是抖擞精神,径直走过了最险峻的这段山路。然后,路途变得平缓起来,过了棋盘坨,一棵千年古柏映入眼帘,沧桑古朴,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往岁月的斑驳印痕。再往前走,一块巨石上镌刻有“狼山竞秀”四个大字,很是壮观。及至山顶,五勇士纪念塔矗立于山巅,塔上刻着五勇士跳崖浮雕及事迹,还有当年抗日将领聂荣臻等领导的题词留言: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,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。极目远眺,崇山峻岭尽收眼底,山阴即是悬崖峭壁,深不见底。塔下数十米处,即五勇士当年壮烈跳崖之处。崖旁立碑,四下青山叠翠、奇峰林立。空谷振荡,悠远流长,回音渐落之间,哗啦啦的落叶声和啾啾的鸟鸣声和谐地飘进耳中,仿佛一首山林晨曲的余音袅袅一般。
山林不饰雕琢、质朴简单,峰谷耳闻目睹的传说和战火硝烟携带着沉重和苍凉,让人震撼,在这里,每一处景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,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浓浓的深情。回想抗战岁月,八路军在此迎敌,日阿部规秀毙命,五勇士壮烈跳崖,真可谓,燕赵壮士闻天下,忠魂伴随狼牙山!其道骨仙风及世间沧桑,绝不是黄山的华贵韵致和泰山的嵯峨雄伟所能够表现出来的。
恢弘西陵文化传承
清朝帝陵分为东西二陵,东陵在遵化,西陵在易县。这次我们来到的是位于易县的西陵。刚到这里,远望壮观雄伟的各色建筑,一下子就被极富中国传统审美感的清帝陵吸引住了目光。
西陵的各个陵寝都处于古松青山之间,殿宇时刻掩映在苍松翠柏和蒙黛远山之中,清风徐徐,真是令人心旷神怡,难怪当初会选择这里作为帝王的陵寝之地呢!要说西陵,气势最为宏伟的当属雍正皇帝的泰陵了。一路走来,看着石牌坊、石麒麟、大碑楼、华表、七孔桥、望柱这些建筑,要是没有一些历史知识,还真是有些懵懵懂懂。不过,幸亏同行的作家里有专门研究历史写作的,一路上边看边听着他们信手拈来的介绍与争论,真是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。原来,陵墓还有这样的文化内涵,这么多的讲究。
说实在的,欣赏着这些古老的陵寝建筑,很是佩服古人的智慧与勤劳,能在那个没有现代设备的年代建造出这样恢弘气势的建筑来,不得不让人叹服。精美绝伦的建筑,以巧妙的视角,适宜的尺度,变幻丰富的组织序列,布列于山川之间,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得到了最充分的融合。尤其是那疏密有序、错落有致的建筑,那丰富多彩、美轮美奂的雕刻,那艳丽如初、华丽庄重的彩画,那长长的神道,如虹的石桥,浩瀚的林海,黛色的远山,无一不会带着你渐入佳境。
不过,更让我疑惑的是,一般王朝的陵寝都是一地,为啥雍正打破了子随父葬的传统——另建陵寝呢?事实上,自清王朝入关,顺治、康熙两朝的帝王后妃在京师以东的昌瑞山下建造陵寝后,便开创了“子随父葬,祖辈衍继”的“昭穆之制”。“昭穆”为古代宗法制度,宗庙次序,始祖居庙中,以下父子递为昭穆,其左为昭,其右为穆。父为昭,则子为穆,父为穆,则子为昭。这种方法也用于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。早在古代的《周礼》一书中就曾有“先王之葬居中,以昭穆为左右”的规范记述。
本来雍正的陵也应该在遵化,但雍正皇帝可是圆明园的创建者,建筑风水的大行家,据说他先后8次派人去东陵考察,发现东陵所有的“吉穴”(就是适合下葬的地方)都存在着严重的风水缺陷,于是他毅然放弃祖陵,到处找风水宝地,就发现了易州太平峪,连绵的太宁山如巨龙横卧,恰好可以作为整个陵区的屏障,丘陵环护错落有致,曲水相依顾盼含情,风水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雍正,所以就在这开始建起了泰陵。史书上对这里的评价很高:“乾坤聚秀之区,阴阳合会之所,龙穴砂石无美不收,山脉水法条理详明,形势理气诸吉咸备,实为上吉之壤”。其实,关于雍正另建陵寝的说法不止一种,后人只是猜测罢了,至于何种为真,恐怕只有雍正自己心里最清楚了。
易山,易水,易州情。那古老的山水,那壮丽的诗篇,洒遍了易州的角角落落。到太行山中、狼山脚下,可以体验这里的人文历史;来皇陵深处、古老院落,可以感受这里的民俗文化。这里的易水民情,这里的迷人风景,足以让人流连忘返,久久难忘!
作者:孙广勋 文并摄
2018年06月01日 15:14:27 来源:京郊日报